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差异及市场概况

随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人工智能 + 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国家明确引导制造业从“数字化基础搭建”向“智能化深度升级”递进,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在此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市场核心服务形态,二者既存在递进关联,又在核心定位、实施逻辑上差异显著,而市场也呈现出规模扩容、结构升级的鲜明特征。

差异方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领域,参与厂商需具备PLM+ERP+CRM+RD等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配套咨询服务能力,系统建设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为核心,目标是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等各环节的物理流程转化为数字流程,用数据替代人工记录与经验判断,实现业务在线化、透明化,核心价值是降本提效、规范流程。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领域,参与厂商需具备WMS+MES+AIoT等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配套咨询服务能力,系统建设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与自主运行”为核心,目标是在数字化基础上,通过 AI、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质量的自主优化,核心价值是柔性生产、预测性维护、智能调度,追求“少人化/无人化”与生产效率最大化。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软件及服务)约为9765万元,2025年预计可达1.09万亿。根据前瞻网研究数据,智能制造(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已达9200万,预计2025年可达1.06万亿。

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该领域厂商需同时具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可提供PLM+ERP+CRM+RD+WMS+MES+AIoT等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配套咨询服务。当前我国这类企业数量较少,主要原因为各类系统分属不同应用场景,底层架构、数据模型、工业协议差异显著。国内多数企业的系统多为集成外部模块,缺乏自主研发的成熟底层架构,要实现各系统对接,需攻克接口适配、数据同步等难题。此外,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要做系统集成,还需AIoT数据采集、边缘计算等技术支撑。国内企业在几何建模、核心算法等底层技术上积累有限,难以支撑多系统协同的高稳定性和高性能需求。

图1 2023-2025(E)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亿元)

image.png

根据专家访谈数据,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同时具备PLM+ERP+CRM+RD等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配套咨询服务的企业占比较低,2024年市场份额约360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400亿元。

图2 2023-2025(E)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亿元)

image.png

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方面,根据专家访谈信息,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约255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310亿元。

图3 2023-2025(E)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亿元)

image.png

聚焦同时具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市场领域,2024年我国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约3.7亿元,2025年约可达4.2亿元。

未来趋势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全面渗透制造全流程,如在数字化转型方案中用于优化库存核算、订单匹配等基础业务;在智能制造方案里则深度应用于工艺参数优化、设备故障预测性维护等场景。另一方面,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会从试点走向规模化,不仅能为智能制造构建虚拟工厂,实现生产流程事前模拟与调试,还会融入数字化转型方案,帮助企业完成产线布局规划、供应链流程可视化等,推动生产模式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此外,AIoT与工业软件的融合也将加快,使PLM、MES等系统具备更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

   
编辑:聂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相关推荐